五常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9-21 19:53:04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满清汉族官僚崛起的契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
但满族权贵并不甘心自己大权的旁落,他们中间有过抵挡,以及对汉族官员的杯葛。其中尤以满族绿营高级军官为甚。
有一桩涉及到左宗棠生死的案件,其中的背景就是满汉之争。它促进了汉族官员的团结。
在这起案件中,左宗棠差点被〝就地正法〞。为了营救左宗棠,当时几乎所有有名望的汉族官员,都参予了行动。
左宗棠也因此案奇迹般地因祸得福,几年内连升四级,从一个四品的师爷,成为官居闽浙总督的封疆大使。左宗棠人生的传奇,就是以此为起点的。
这起被曾国藩形容为〝波浪掀天〞的大案,就是1860年永州总兵樊燮控告左宗棠案。它发生的时机和背景,颇让人玩味。
(图:左宗棠雕像)
一:四品师爷踢了二品总兵的屁股。
因为没有中进士。按当时惯例,举人一般先在高官府上做师爷,进行官场上的历练,以方便以后(中进士后)进官场的练手。
在一班官场好友的推荐下,左宗棠先后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处任首席幕僚。幕僚当时也称孝廉或师爷,大多无品级。
从咸丰二年一直干到咸丰九年,整整干了八年。左宗棠在幕僚的位置上得心应手,受到各方的赞赏。尤其是地方百姓评价很高。
因为能干,骆秉章也落得自在,无论治军还是察吏,骆秉章都对左宗棠言听计从,一律交给左宗棠处理。地方官员请示事情,骆秉章俱答以〝问季高先生〞。季高是左宗棠的字。左宗棠只要说行,骆秉章也就说行。
当时骆秉章的官衔是〝右副都御使〞。湖南民间戏称左宗棠为〝左都御史〞。可见,左宗棠当时在湖南的权力,甚至高于骆秉章。
尤其是左宗棠的〝察史〞,让湖南地方官对他又敬又怕。八年来,左宗棠假张亮基、骆秉章之手,以〝才品猥鄙〞、〝才质昏庸〞为名,让一大帮知州知县等被撤职,又保举了一大批优质人才加官进爵,使他在湖南地区累积了极高的声望。
(图:左宗棠照片)
但有个不信邪的,却敢于和左宗棠顶牛,并不把左宗棠当回事,他就是永州总兵樊燮。盖因为时任湖广总督官文的五姨太是樊燮的亲戚。官文是满族官员中的大佬,又是满族绿营军军事统帅之一。有了这层关系,大字不识几个的樊燮,自然把左宗棠不放在眼里。
官文作为绿营统帅一直和曾国藩共事,共同对付太平军。对曾国藩这样的汉官,自然不信任,一直想尽办法排挤。但绿营八旗的战斗力早大不如前,被优逸的岁月腐蚀殆尽,每每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还要曾国藩的湘军来收拾残局。两者之间的龌龊日多。左宗棠作为曾国藩的好友以及另一湘军领袖胡林翼的亲戚,自然被官文忌恨。
樊燮这样一个粗鄙少文之士,就由官文保举上位。尽管是武官,却不会骑马。每次出门都要坐轿,因为太胖,坐的只能是八抬大轿。有次检阅新兵,他竟然坐在轿上检阅,沦为笑谈。
樊燮还贪腐成性。左宗棠掌握了他大量不法的证据。于是以骆秉章的名义招他到省城训话。
按老规矩,其他官员都要先拜左宗棠,再见骆秉章。但樊燮自侍有官文撑腰,他自然不吃这一套。在见过骆秉章之后,才慢悠悠地来见左宗棠,轻轻地作了个辑,算是见过。
左宗棠斥问:见了本官为何不下跪?
樊燮顶了一句:我堂堂当朝二品,你不过一个不入品的师爷,岂有向你下跪之理?
左宗棠怒喝:武官见文官都要下跪。
樊燮不理他,转身就走。左宗棠本来就个性刚烈,他猛地照着樊燮的屁股就踢了一脚,怒骂一声:王八蛋,滚出去!
(图:应景剧照)
有史书说两人打起来了,这个应该不正确。省府是左宗棠的地盘,他手下有衙役,樊燮哪敢还手。
觉得受到奇辱大辱的樊燮,急匆匆赶到官文处告状。官文本和曾国藩左宗棠明争暗斗,这个机会岂能放过。于是以〝劣幕〞诉左宗棠,由官文和樊燮分头向上告发。
两个二品以上地方大员状告一个巡抚师爷,自然是辗压式的。咸丰帝几乎不假思索地下了御旨,以钱宝琛为钦差大臣,南下调查左宗棠。要求钱宝深会同官文,把左宗棠押至武昌,〝若有不法,就地正法!〞
曾国藩闻之大惊,长叹道:湖南之局面,己无宁日矣!
原来,官文一直对曾国藩、胡林翼这些借太平天国运动崛起的汉官〝暴发户〞大不满,左宗棠与以上两位又渊源极深,所以惩治左宗棠的目的,也是为了敲打曾国藩等人。而湖南作为曾国藩的大本营和湘军抗击太平军的中枢,一旦没有左宗棠这样的亲信维持,帮助湘军征兵和筹粮,则湘军可能崩盘。
因为参本中有〝属员耸恿,劣幕要挟〞之语,官文对骆秉章也连带打击。骆秉章本来做过咸丰的老师,在朝廷有相当威望,却也曾于1851年被满官大学士赛尚阿参过一本,说骆秉章荒芜政事,致粮草供应不济。当时赛尚阿正率绿营和太平军较量,骆秉章在湖广总督任程制军副职。结果,骆秉章被咸丰撤职。
可见,无论骆秉章和曾国藩,都被满官排挤,这是对方有意识的行为。他们一荣俱荣。营救左宗棠,也是拯救他们自己的未来。
(图:曾国藩和胡林翼)
二:营救左宗棠,汉族官绅史诗般大行动!
因湖南是抗争太平军的中枢。左宗棠遭此劫难,让几乎所有汉族高官都团结起来。他们相互通信,共谋营救左宗棠之对策。同时,在曾国藩要求下,左宗棠以参加京师会试之名,辞去幕府之职,于咸丰9年12月24日离开长沙这个是非之地北上,试图先遁入湘军军营,或入山林归隐。
暮春之际,左宗棠抵襄阳,会襄阳道员毛鸿宾,得到他转交的胡林翼的亲笔信。于是又从襄阳返回汉川,再从汉川至英山,到达胡林翼军营。
在同胡林翼等人一起于宿松,共同祭吊死于太平军的浙江巡抚罗遵慰后,左宗棠见宿松层林叠翠,深山幽谷,有意在此归隐。
谈到左宗棠的出路问题,曾国藩在信中也认为,读书归隐、著书立说以再谋出路,于左宗棠是上策。若在军中自率一营,至多只能做个军营幕僚。
其间,左宗棠亦与刘坤一、彭玉鳞、郭祟焘有信函往来。
安抚好左宗崇后,曾国藩等人开始了从中央到地方上的大串联,参与营救左宗棠。
因为负责审理左宗棠案的钱宝琛是自己的门生,曾国藩去信钱宝琛,希望他居中折冲,为左宗棠辩解。同时,胡林翼也经营官文。他竟然认官文的一个宠妾为干妹,这个女人是否就是官文五姨太,史书没有提供这样的线索。
在给官文的信中,胡林翼说:〝左季高书生意气,中堂海纳百川大人大量,何必同一师爷见识。再说,此案若闹大,对樊燮的名声亦不利,最后甚至可能影响到中堂。我和左宗棠既是发小,又是亲戚,望中堂给点薄面〞。
(图:胡林翼铜像)
在京城,郭祟焘、王闿运、高心夔等人开了个碰头会。由郭祟焘出面,找到了咸丰帝的老师藩祖荫,让他给咸丰帝上奏,为左宗棠求情。同时,郭祟焘等人又找到权臣肃顺,希望肃顺为左宗棠说话。
郭崇焘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曾任曾国藩的幕僚。后入翰林院偏修。在肃顺推荐下,入南书房行走,为咸丰近臣。
肃顺,满族权贵中最亲近汉族大臣的人,也是宗室中最亲醒的一个。尤其在目睹绿营军被太平军打得溃不成军后,肃顺认为满清要想江山永固,唯信任汉臣。曾国藩,胡林翼,郭祟焘都是他提拔的。
藩祖荫给皇帝的奏折具关健性,也极具说服力。奏折中他直言,湖南处抗击太平军之枢杻,〝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季高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又言〝官文惑于浮言〞云云。
藩祖荫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对咸丰触动很大。咸丰就此问肃顺。肃顺说,湖南地方抗击太平军的局面,确实是左宗棠在支撑。骆秉章的功劳其实全是左宗棠的。
(图:肃顺剧照)
咸丰大悦,立即下旨于曾国藩,认定官文〝惑于浮言〞,让曾国藩和左宗棠商量〝是留军营抑或回湖南〞,言下之意,这个人我用了。
曾国藩胡林翼闻之大喜,立即分头给咸丰上奏,大赞左宗棠〝精熟方舆,晓畅军事〞,〝江西贵州广西之收复,皆有左季高之功〞。
咸丰于是下旨,令左宗棠在湖广等地招募兵勇6千人,开赴江西淅江等地,与曾国藩并肩抗击太平军。
左宗棠立即召集湘楚旧部,共5千人,以王开化任总领,刘典杨昌浚为副,开赴祁门。
又经曾国藩等人一再举荐,左宗棠从一小小四品幕府,短短时间内升任浙江巡抚,旋担任闽浙总督,成为国家封疆大臣,真可谓飞黄腾达,直上青云了。
(图:清兵)
结语:
营救左宗棠算汉族大臣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与官文等满族绿营高官的斗争中,曾国藩等人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866年,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上疏,弹劾官文〝贪庸骄蹇〞,朝廷查出官文贪污了大量军资,官文也被解除了湖广总督的职务。此满人督抚势力消退之分水岭。
官文既是满族权贵的代表,也是绿营的代表。在率绿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屡闹笑话。民间传言官文有三大,即〝妾大、门丁大、庖丁大〞。所谓主人昏庸,狗仗人势。此满人官僚群体堕落的代表。唯一清醒的肃顺,却在与慈禧的权争中被杀。
及至慈禧与八国联军交战,汉族大臣启〝东南互保〞,据省自雄,不仅不救慈禧,反而和列强互签和约。到最后袁世凯代清自立,汉族大臣一直牢牢控制满清中枢。
回过头来,樊燮诉左宗棠案,确有特殊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