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银行也缺钱

2023-06-17 15:03:03

打医疗纠纷官司要多久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在秦安战略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四月以来,多家银行相继降低存款利率。

这里面当然有逼出存款,让更多的钱涌入市场促进消费的考虑,但不是主要,主要的问题还是:

银行也没余粮了。

去年分析,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我们虽然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惨,但冲击肯定也是巨大的,金融业首当其冲。到了今年,银行普遍遭遇了净息差的巨大压力,前所未有。

前段时间有提前还贷潮,贷款需求远低存款需求,后来又是民众只存不花,一来一去,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减存款利息收入除以生息资产的净息差就变得越来越低,银行的主要利润遇到挑战,那么银行业之间“卷”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2022年银保监的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到1.91%,同比下降17基点,2023年更甚,一些银行接近警戒区间。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四千多家,大部分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一个重要吸引力就是靠高于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下去,那么,相信倒闭一批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中国本来也不需要这么多银行金融机构,六大行现在已经很卷了。

与银行没有余粮对比的是,4月社融增量1.22万亿,M2同比增12.4%,钱在以普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滔天巨浪放出,但银行、中小企业和个人都没感觉,CPI不升反降,钱都去哪儿了?

这其实有一点点流动性陷阱的相似感觉了。无论你发多少货币,似乎企业和老百姓都无动于衷。

日本广场协议后,日本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印钱降息,催生出大泡沫,货币政策转弯崩盘后,央行再次调整货币政策,再次印钞降息,可惜,已经没用了,从此陷入30年经济衰退。

在经过中等程度的刺激后,上半年的经济并未出现“大复苏”,而是缓慢好转,大量的货币投入并没有流入广大消费主体的居民手里或者实体经济部门,而是在金融体系中空转、在大项目中沉淀、在大利益体中。

我们似乎对很多小的方面抠得非常紧,显得很不大方,直接给民众发钱好像触碰到了什么禁忌,似乎这样就跟美国没区别,非要发消费券;弄个假期,天天凑来凑去的,先是七天吃一顿,然后一天吃七顿。

显得很不大方,也不科学。

直接给民众发带使用期限的电子人民币,实际就能解决不少消费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遇到的很多问题,你既不能断定就是通缩,或一定是什么定性,中国的情况和西方不一样。

从数据上讲,第一季度头四个月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有那么理想,放在全世界比较,都属于稳定良好。

但从结构上讲,分化很严重,好的特别好,差的吃不饱,用传统的一些经济学理论套用,恐怕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情况。

很多人总是想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套出来消费,消费是不需要刺激的,中国老百姓谁不想改善生活,生活有底当然就会去享受。

还是要让老百姓有实惠,要占比92%的民营企业有信心。

这种整体的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好转呢?要一直扛到美国降息周期中后期才可能。

因此,这种情况下,你们觉得美国如果不是遇到要命的事情,会那么轻松结束降息周期吗?

它一定是要让别的经济体,特别是欧洲和中俄,一直处于非常难受的阶段才可以。

更何况,到现在收割完全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如果银行也缺钱,那么流动性在大面上是有问题的。

一方面,看起来钱很多,一方面,大多数人都缺钱。

目前,我们国家的内循环战略,其实与共同富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解决好后者的分配问题,就很难很好实现前者。

现行好多政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更多是短期应对出台。

看清楚这些形势,我们也对很多现实问题有了更好的判断。

比如上周出现的银行股大涨,从逻辑上,虽然有中美博弈下国有资产锚定的因素,但大形势下站不住脚,不可能长久,依然是割韭菜。

比如我们身边暴雷和跑路的事情可能会更多。

比如摩根大通CEO来,这都是要逼我们更加开放金融市场,为什么?更好的收割中国的财富啊。

因此,你觉得A股市场会像很多专家断言出现牛市?然后系统性崩盘?国家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比如下半年的货币刺激应该比上半年更大,希望更多惠及普罗大众,政府的兜底和为老百姓的公共支出应该更多,让民众更有信心。

还有,不管这个存款利率怎么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你不要想什么跑赢通胀,也不要想投资,现在,投资是让你变穷最快的方式。

这个大时代,就把钱存在大银行定期就好,不亏就很不错了,然后该吃吃该喝喝,吃喝花不了几毛钱。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五常百事通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房产家居、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五常百事通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